网络百科 百科 非凡的变革巨大的跨越(伟大时代的跨越)

非凡的变革巨大的跨越(伟大时代的跨越)

非凡的变革巨大的跨越:从争取新时代的主题看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非凡的变革巨大的跨越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际,“奋进新时代”主题成果展展示了中国经济建设十年来的巨大变化和崭新面貌。

10月8日,游客在北京中央综合展览馆参观中国经济“奇迹”模型。

中国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就

在中央综合展览区的经济建设主题区,一艘中国经济“奇迹”船的模型展示了过去十年的发展成就:

10月8日,游客在北京中央综合展览馆参观中国经济“奇迹”模型。

国内生产总值从53.9万亿元增加到114.4万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5万元增加到3.51万元,货物进出口总额从24.4万亿元增加到39.1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从16.98万亿元增加到31.4万亿元……

这张柱状图显示了2012年至2021年的财政收入。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1.73万亿元增加到20.25万亿元。10年来,中国财政政策的有效性、精准性、可持续性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能力不断增强。

银行工作人员向企业贷款上门服务,税务部门工作人员引导企业工作人员进行减税降费业务,展示一个老百姓的一面,让经济发展的强劲脉搏变得更加可知、可以感受到。

继续推进减税降费。2012年以来,新增减税降费超过8.8万亿元,用财政减收补办企业利益的“相加”和市场活力的“倍增”。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截至今年4月底,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38.8万亿元,是2012年底的3.35倍。

黑龙江展区建设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单位备受关注,北大荒农垦集团大豆收储的收获场景令人欣慰。

我们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针对性,相互配合,确保粮食、能源等重要物资的有效供给和价格稳定,经济基本面进一步稳定。

10月8日,一名游客在河南省西平县老王坡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参观开园仪式。

要肩负起保障粮食安全的重任,粮食产量连续7年保持在500亿吨以上。近十年来,中国能源消费年均增长2.9%,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2%。发电装机容量突破24亿千瓦,人均装机容量由2014年的1千瓦提高到1.7千瓦。

疫情需要预防,经济需要稳定,发展需要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稳”任务,制定了一系列扶持企业的政策,出台了就业优先、促进投资消费、稳定外贸和外商投资、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等措施。

一亿个市场主体是经济稳定的基础。全国市场主体超过1.6亿户,带动就业近3亿人。2013年以来新增涉税市场主体上缴税收4.76万亿元,有力证明了中国经济的韧性。

“十四”规划开局良好,2022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5%。第二季度经济实现正增长,6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开始回升。中国有效协调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成为疫情发生以来首个恢复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10月8日,一名参观者在一汽集团有限公司自主品牌汽车展区观看模型。当日,一汽集团自主品牌汽车在吉林省吉林市会展中心展出。

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

在合钢集团的智能无人料领域,看不到一个工人漫,回收站在进行回收站作业;航钢云计算数据中心成为钢基改造的重大项目;山东兖州矿业集团北苏煤矿转型为兖煤蓝天清洁能源有限公司。一张张照片记录了去产能调结构的火热实践。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创新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是中国经济战胜挑战的关键。我们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落实好巩固、做强、升级、畅通的要求。不断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明显增强,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动态平衡。

10月8日,参观者在北京中央综合展览馆参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的显著成果。

位于吉林省长春市的一汽解放重型卡车装配线,再次见证了一汽解放加快产品迭代和技术更新,国有企业充分发挥“支柱”作用,不断做强、做好、做大;江苏恒力化纤智能车间自动化机器人作业的场景,反映出民营经济已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

10年来,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改革顶层设计完成,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持续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持续改善。民营企业从1085万家增加到4457万家。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新的变化,全球创新指数在过去10年的排名从第34位上升到第11位。

10月8日,游客在神舟12号返回舱内拍照。

神舟载人飞船返回舱、芯片舱、智能工业六轴机器人、5g技术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示范……每一个充满科技感的实物和模型,都体现着创新带来的巨大动能。

10月8日,一名参观者在“平方英寸之间”芯片展示墙上拍照。

10月8日,参观者在北京中央综合展览馆观看六关节机器人测试老鼠寿命。六个关节机器人是全球首款3kg高精度手持式六轴工业机器人,解决了关节机器人低速抖动的关键难点。

把构建新发展格局与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进入河北展区,图为雄安新区荣东片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个承载着“千年,国家大事”重担的未来城市,日益壮大。

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海南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上海浦东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各项重点任务扎实推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在全国推广,先锋作用进一步显现。

产业向中高端转移,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规模连续12年居世界第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

战略新兴产业专业、特殊新型“小巨人”企业分布概况凸显:截至2021年底,培育中小企业4万多家,中小企业4762家,其中60%以上属于产业基础领域,70%以上深度涉足行业十几年,80%以上进入战略新兴产业链,90%以上成为国内外知名大型企业的配套专家。

10月8日,一名参观者在战略新兴产业“小巨人”企业分布图上拍照。当日,在北京中央综合展览馆,“小巨人”企业分布情况一览。

我们将开创新发展格局的美好未来

重庆展区动态展示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火锅的温馨场景,城市的“烟花”反映了内需潜力正在释放。山东展区利用牡丹资源开发的面膜、花饼、牙膏、葡萄酒、咖啡等产品,体现了消费供给质量的不断提升,个性化、多元化消费成为主流。

构建以国内流通为主体、国内流通与国际流通相辅相成的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的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选择。

中国经济总量超过100万亿元,人口超过14亿4亿,形成了强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内需市场。依托国内大市场形成的强大生产能力,促进全球要素和资源的整合创新,实现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的最大化。

10月8日,游客在“正安吉”展区拍照。目前,贵州省正安县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吉他生产基地,近1.5万人在国内找到了工作,6000多人脱贫。新华社记者李欣

贵州展区,一把看似简单的原声吉他,凝聚着千家万户的梦想。贵州省正安县是中国乃至世界最集中的吉他生产基地,每年销往世界的吉他超过600万把。

在上海展区举办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的生动缩影。一个月后,全球首届进口主题国家级博览会将再次在上海举行,这是中国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要举措。

10月8日,游客在上海世博会园区拍照。

利用国际流通提升国内流通效率和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实现对外开放。

在成都国际铁路口岸拍摄的中欧班列,是陆上运输的“钢铁骆驼队”。截至今年5月,中欧班列开行55493列,载货480万标准箱。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达11.8万亿美元,对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超过1400亿美元。

山东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全景视频展示,突出了青岛港连接国内国际市场的重要功能。目前,我国已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港口建立了航运联系。大规模、自由、畅通的水运体系,有效保障了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

在过去的十年里,市场化、法治、国际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广东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公共服务中心实行“诚信快速审批”审批,企业经营者只需1小时即可取得营业执照;安徽芜湖港集装箱码头与上海洋山港实行“联装卸,同港视同”的海关监管新模式……逐一生动实践,聚焦企业创业、经营、退出全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推动业务流程再造,大大提高市场主体的便捷性和可预见性。

10月8日,参观者在北京国际会展中心户外展区观看中国超高层建筑模型。包括上海中心大厦、深圳平安国际金融中心和重庆陆海国际中心在内的一系列标志性城市建筑,展示了绿色和智能建筑的概念和技术。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建设”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中为人们拓展幸福空间的使命。

中国在全球营商环境的排名从2013年的第96位跃升至最新排名的第31位。2021年,实际利用外资1.15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62.9%。10年来,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49倍,服务贸易进出口年均增长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