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CPU规格,相信很多小伙伴都见过各种形式的电商、评测、官方。你认为什么最重要?什么一代酷睿?频率?还是制造过程?从这些参数在表中的位置,我们知道它们确实很重要。
但是,在它们的表的顶部经常有一个名为“cache”的参数。它是做什么的?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今天就来了解一下吧。
现在你看到的CPU缓存一般分为三级,即一级缓存(L1缓存)、二级缓存(L2缓存)和三级缓存(L3缓存)。它们的位置、大小和功能都大不相同。下面分别说一下。
CPU的一级缓存一般是在CPU的每个核里做的,因为空间有限,不会很大,几十kB。它们的任务是存储核计算时的临时数据,可以说是每个核的一个小内存。
更形象的说,就是每个核心童鞋的草稿纸。
二级缓存也跟在每个核后面,一般几百kB,它只存储每个核自己的数据,类似于更大但更慢的一级缓存。此外,它存储“整形”的数据结果,这些结果应该与三级缓存进行通信。形象地说,
就是除了草稿,还有一大堆需要处理的核心童鞋,已经完成并上交的作业和论文。
三级高速缓存可以很大。现在主流CPU都配有MB,一般是整个CPU或者它的一部分核心共享。首先,它是一个多核的“会议桌”,它们之间的数据交换就在这里进行。当然,内置的显示核心也要用。
此外,它还负责与内存交换数据,就像硬盘等配件的缓存一样。
一般来说,Intel和AMD的一、二层缓存容量差不多,但是三层缓存容量相差很大。比如同样的中端CPU,锐龙5三层缓存十几几十MB,酷睿i5只有几MB,高端更差。
这样,锐龙就可以依靠大缓存把尽可能多的数据放在身边,减少对内存的依赖,提高性能。从现在对锐龙的大量评论可以看出,这一招确实有用。
虽然以第三代锐龙的超大缓存为例有点偏激,但还是挺能说明问题的,那就是“核心效率不够高,缓存会帮你提升性能。”所以在选择CPU的时候,如果你觉得核心有点过时或者频率有点低,不妨看看缓存。
如果缓存比对手大很多,还是可以考虑的。其实低频笔记本CPU也经常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