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百科 百科 2015年度互联网安全报告发布 移动支付成重灾区

2015年度互联网安全报告发布 移动支付成重灾区

上周,腾讯安全发布了《2015年互联网安全报告》,统计了网络安全年度事件,也向网民详细解读了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智能硬件等领域的新型安全威胁。

2015年度互联网安全报告发布 移动支付成重灾区

“90后小鲜肉”最容易中毒。

在用户习惯上,由于木马、流氓软件与色情、娱乐类网站关系密切,由于此类网站吸引的男性网民较多,男性是最易受攻击的用户群体,81%的男性用户不幸中招。

此外,总体来看,以“90后小鲜肉”为主的年轻人活跃在互联网上,网络安全基本技能和网络应用安全意识相对较弱,是招聘中的主力群体。10-18岁的年轻用户数量最多,占比78%。

一台电脑平均中毒几十次。

与网民的传统认知相反,大多数网民认为目前互联网相对安全。2015年,腾讯电脑管家反病毒实验室新发现的计算机病毒数量为1.45亿,较2014年增长5%,较2013年增长41%。

据腾讯电脑管家统计,2015年病毒感染机器数量达48.26亿次,流氓软件感染数量达3.7亿次,盗号木马感染数量达8000万次。电脑病毒数量激增,导致受感染机器迅速增加,平均几十台电脑中毒。

2015年度互联网安全报告发布 移动支付成重灾区

虚假钓鱼WiFi影响80%网民。

移动互联网时代,网民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场景增多,连接WiFi成为一种习惯。网民的生活方式也被黑客利用了。腾讯移动安全实验室数据显示,2015年第三季度,

用户每天超过2亿次WiFi连接,70万人连接过有风险的WiFi。

虽然风险WiFi的危害已经普及,但仍有80.21%的网民随意连接公共免费WiFi,38.96%的网民使用无密码WiFi进行网上支付。哈勃分析系统发现,一批木马的感染目标是路由器。

使其接受远程服务器控制命令攻击指定目标,WiFi的风险情况不容忽视。

移动支付成为重灾区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用户的快速膨胀,针对手机的病毒开始大量爆发。2015年腾讯手机管家移动安全实验室新发现的手机病毒数量为1670.37万个,2014年新增100.33万个。

2015年比2014年增长了15.65倍。据腾讯手机管家统计,2015年手机病毒感染终端数量达到7490万次。

用户移动支付习惯的培养也受到了黑客的关注,针对移动支付用户的病毒呈逐月上升趋势。2015年上半年,新型支付病毒数量稳步上升,16.81%的手机常见支付病毒会隐藏真实目的。

对抗安全软件。7月,新增支付病毒增速达到顶峰。11月,随着“双11”的到来,新增支付病毒增速回升。

骗术升级让新一代网络中招

虽然网民的网络安全意识还比较薄弱,但防骗意识已经大大提高,犯罪分子的行骗手段也在不断升级。除了通过色情、虚假网站、赌博和其他常规方式吸引消费者之外,

不法分子开始利用新闻热点、热门影视集团资源和非法获取的用户信息进行诈骗,越来越难以防范。

值得注意的是,犯罪分子的新型骗术也会吸引经常接触网络的新生代人群。流氓软件伪装成足彩工具迷惑球迷,木马伪装成热门影视剧资源,节日攻略和“高考请客”短信等新花样,迷惑性极强。报告指出,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黑客进入了大数据时代,窃取用户隐私的方式增多,隐蔽性不断增强。

只有10%的用户报告了网络欺诈。

报告还显示,中国网民的网络安全意识仍有待提高。青少年网络安全基本技能和网络应用安全意识有待加强,老年人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和对法律法规的了解有待提高。尤其是在针对用户帐户的安全事件频繁发生的情况下,

仍有81.64%的网民不注意定期更换密码,75.93%的网民存在多个账号使用同一个密码的问题。

网络安全意识薄弱的问题还体现在网民对个人信息不够重视。只有14.87%的网民会认真阅读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内容,并在觉得合理的情况下注册或下载,相当于在个人账户“解锁”时,主动向犯罪分子透露个人信息。

更令人担忧的是,55%的网民遭遇网络诈骗后,只有10%的用户主动报案,整体维权意识也非常薄弱。

从《2015年度互联网安全报告》可以看出,当前全球网络安全形势非常严峻,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已经从黑客模式转变为犯罪分子敛财的工具。腾讯安全实验室专家建议,普通网民一定要定期使用安全管理软件进行清理和修复。

对不明WiFi和网络链接提高警惕,避免不必要的损失。